一篇源自良心培训师的文章
但是,这样的一篇文章,却应该给自己一点思考?!
1、你是否配得上教练两个字?很强是因为他只要看到项目就知道怎么去做,甚至自我“发明”道具、规则、匹配客户。很一般是因为只知道项目怎么操作,却忘记背后设计的意义。每一个项目都有自己的意义,无论是心理学还是管理学,亦或是教育学的原理,根据人的学习原理、管理原理、团队发展原理进行设计,然后进行自我团队多次演练,确保规则无漏洞、再确定是否可以有自己需要团队现象出现、进一步的实现体验点的深度体验。
然而,这个浮躁的年度,没有多少精心修炼的时间。
没有时间是因为疲于奔命在赶往一场一场的活动路上,僵硬的笑脸旁崩出那僵硬的话语,无论对方是处于哪个行业,更有甚者客户的几个专业术语,他还是听得不知所云。
没有时间是急于应付一个又一个没有进行深入沟通,不知培训背景的方案。第二天还一脸傲娇的样子说,我今天做了多少多少的方案。是否有考虑过一直都在生产次品。
没有时间是因为根本不知道客户要什么,不知道客户的行业,不知道客户的职业特性,不知道对方的业务流程,只知道一味的满足客户的要求,一味的以价格的微弱的优势去满足自己量上的虚荣。
改变的方法多种多样
与其每天巴拉巴拉的吹着小牛,喝着小酒,哼着小调,发着小骚,不如看一本书,码几个字,泡壶小茶,想想每一个动作的拆解,给你带来的些许体验,也许这简单的体验可以改变你的不只是你,还有你身边的朋友。
与其每天痛苦的写着方案,不知道客户的行业,不了解对方的业务流程,不如去客户那里走走,作为一名陌生客户去体验客户带给你的服务,客户内部团队发生的一些现象,找找关键所在。
与其不知所措的疲于奔命,不是在“培训”就是在“培训”的路上,不如给自己定个量,让自己停下来思考,我是在做大而泛的所谓的拓展还是在做小而美的行业细分,我是不是该去与同行交流,去听听别人都在做什么?